文 /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王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和一名直接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我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教育引导学生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种模范”融入日常英语教学作为自己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学生心灵深处。
教育引导学生争做堪当重任练就过硬本领的模范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创办于原西南联大附校旧址,80余年的光荣历程积淀了丰富的学术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家长认可、学子向往的学习殿堂。每年新生开学第一课,我在带领全班同学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时,为了让学生记住西南联大精神和学校校训,练就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会把“刚毅坚卓”翻译成英语“resolute and outstanding”,让同学们现场记忆、现场背诵,与同学们一起回顾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鼓励同学们以先贤为榜样,刻苦学习,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报国之志。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学习了博物馆“museum”、大学“university”、教授“professor”、物理学“physics”、化学“chemistry”等新词汇,掌握了英文定冠词“the”和零冠词的用法,如西南联大博物馆“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Museum”、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初步实现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融互促的效果。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学生们在2023年新学期入学前的3年,是在疫情中度过的,在这种特殊的学习生活经历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怀揣梦想和希望迎来了自己的中学生涯,有兴奋、有感慨、有期待。因此,在入学教育中,我加入了梦想“dreams”、中国梦“the Chinese Dream”、中学生“middle school students”、我的理想“my dream for the future”等新词语句,引导同学们练好会学习、善学习的“内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引导学生争做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祖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因此,在教学工作中,结合学校经常有外国友人来参观访问的实际,注重引导同学们认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如在向外国友人作自我介绍时,可以这样表述“Welcome to our school and visit China. As a country with a long civilization history of 5,000 years, we have the Great Wall, many historic sites, famous mountains and the vast ocean. The surging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are our mother rivers. Th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live happily on the land of China.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other festivals are our comm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Once again, you are welcome to come and visit often and feel different about China.”“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学校,来到中国参观访问,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有万里长城、历史名迹,有三山五岳、辽阔海洋。奔腾的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全国56个民族亲如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春节、中秋节等是我们共同的节日,再次欢迎你们常来常往,感受别样的中国。”通过这样的介绍,外国友人通常都竖起大拇指,学生的自豪感、作为中国人的荣誉感油然而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理念也润物细无声悄然浸入学生内心,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借助此情此景,我顺势给同学们讲解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学习生活中,不要只记得自己是哪个民族,而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凡是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一律不说、一律不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每位同学都要努力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增光添彩。
教育引导学生争做交流共融互学互鉴的模范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的学生有的来自雪域山乡,有的来自千里边境走廊,有的来自高山峡谷,有的来自平原湖泊,有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大家从全国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相聚在这个“爱+智慧”、充满朝气和干劲的温暖大集体,各个学生性格特点、习惯养成、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我在日常教学中把不同民族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朗读比赛、英语作文比赛、同唱英文歌曲、同台听写单词等形式多样的竞赛、娱乐活动,采用看图说话、阅读英文期刊、查阅英文资料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发音训练,加大对学生词汇量、语法等知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他们一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积极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朋友、交知心朋友,主动融入班级、学校集体生活,主动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达到了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目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做到了课堂教学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两不误、两促进。
教育引导学生争做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模范
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热爱祖国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每年迎接新一届的初中学生,在第一堂英语课上,我都要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向同学们讲深讲透。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但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却是英语,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就有70多个,其强势还表现为在科学研究领域大多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探讨。我们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全世界的国家进行友好合作交流,同时与境外各种敌对反华势力作坚决的斗争,答案十分肯定:就是要把英语学好。
学好英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从这一点上来说,学好英语也是爱国的具体体现。我在课堂上同学生们分享,早在西南联合大学时就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系,著名外文系教授叶公超先生“学术擅中西”,他的英文水平曾为英国首相丘吉尔所称赞,受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所器重。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一定要传承好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学好英语,掌握各科文化知识,胸怀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不断谱写无愧于前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青春篇章,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翠湖推门,纳竹水之灵秀;螺峰在望,有高层之岚光。”一代又一代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师生将人生理想主动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伟业,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始终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让“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芒。
(责任编辑 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