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文化自信——让幼儿在民族民间故事中 感受异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园丁在线
2023-11-16 11:19

文  /  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金翔幼儿园  于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中国的孩子要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根植于内心深处,才能最终成长为拥有伟大民族精神的中国人。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许多教育书籍和课程中都更多地融入了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相比学龄段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幼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则需要更加注意载体的选择,过于抽象的、晦涩的、呆板的形式都不符合幼儿学习特征,要选择具体的、生动的、幼儿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从而浸润童心、启智明志。在教学实践中,将民族民间故事引入幼儿园启蒙教育活动是不错的尝试,对幼儿启智、文化浸染等都有极佳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就结合民族民间故事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简单探讨一下它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让幼儿在民族民间故事中感受异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喜欢听故事,3-6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听赏民族民间故事,是比较容易让他们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故事中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一方面能和故事中的人物共情,另一方面故事中的事件和环境又与现实不同,充满了新奇和冒险,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推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民族民间故事可以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共通的人文精神内核。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发展和继承起来的,人们通过故事一代代传扬着人类永恒的正义观、道德观和对真善美的信念。比如,彝族故事《阿诗玛》中热爱自由、反抗压迫的意志,蒙古族故事《猎人海力布》中勇于牺牲、见义勇为的英雄主义精神,苗族神话《香蕉崽崽》讲述的关于爱的传递和自我成长的哲理,藏族史诗《文成公主入藏》歌颂的大爱无私的精神和追求和平的愿望,等等。各民族相互融通的精神和信仰,成为了千百年来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强大力量。

民族民间故事可以让幼儿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而且都通过故事的形式流传了下来。《泼水节》的传说里,傣族人民为纪念机智善良的婻粽布消灭恶魔,而形成了用清水互相泼洒,洗去污浊,传递祝福的隆重节日,泼水节时人们还会用“丢包”“赶摆”,打象脚鼓、跳孔雀舞等方式进行庆祝;《火把节的传说》中,彝族人民为纪念自己用勇敢和智慧战胜了凶恶的黑煞神,将胜利的日子定为火把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举行斗牛、赛马、射箭、摔跤、拔河等纪念活动,晚上点起火把载歌载舞,彻夜欢庆;《牛郎织女》是汉族神话故事,人们为了歌颂美好的爱情和坚定的信念,把农历七月七日定为七夕节,在这天人们乞巧赛巧、吃巧果、女拜织女、男拜魁星,纷纷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

民族民间故事可以让幼儿领略到祖国各地地理风貌。各族人民生活在不同地域,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都带着非常明显的地理烙印。大山深处的彝族故事《神鸟传书》、大兴安岭鄂伦春族的《鄂伦春人的起源》、三江并流之处的傈僳族《天狗吃月亮》、祁连山下大草原的裕固族流传的《莫拉斗雪妖》、内蒙古大草原上《乌恩射太阳》……每一个故事里提及的灵山秀水的名称和对自然风貌的描述,会让幼儿对这些地名熟悉起来,更对这些风物产生无限向往,也对祖国大好河山产生出敬慕之情。

民族民间故事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不同民族文化中诞生的艺术形式,各具魅力和特色,共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艺术宝库。苗族故事《花边姐姐》中的织锦技艺,可以把花鸟鱼虫编织得活灵活现;汉族故事《百鸟床》的木工工艺精湛,把百鸟活灵活现地雕刻在宝床之上;壮族故事《美丽的壮锦》里,连仙女都忍不住偷学壮锦的技艺;蒙古族传说《马头琴》里的悠扬琴声能使草原牧民忘掉一天的疲惫,沉醉其中。

民族民间故事可以让幼儿发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在各民族流传的故事中,英勇机智的男性和美丽勇敢的女性主人公,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魅力,收获“小粉丝”的心绝对没有问题。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花木兰》的故事,还有傣族的《孔雀公主》、维吾尔族《公主的头纱》里的比尔克思公主、藏族的《桔子姑娘》和傣族的《九隆王》等。

总之,民族民间故事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逐梦精神,这些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幼儿园肩负幼儿品德启蒙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在课程设计时,可以选择优秀的民族民间故事作为活动选材,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起幼儿热爱祖国山水民情的自然情感。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当然,民族民间故事不等同于儿童文学,把任何一篇故事作为素材设计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要进行慎重的思考和斟酌。

首先,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取其精华”的原则。由于大部分传统的民间故事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难免会带有一些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子,所以,当我们在选择故事的时候,首先要鉴别故事内容是否符合时代主旋律。

其次,在故事选材上,要坚持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从古至今,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创造着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设计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时,不能厚此薄彼。

第三,在故事语言的使用上,应根据情况适当改编。传统的民间故事大多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至今,有的故事里的语言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比较生僻,不利于幼儿对于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因此,为孩子选择文学作品时,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要求,对语言表达进行适度儿童化。

总之,民族民间故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何运用在教学中为孩子服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启蒙阶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幼儿心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新光彩,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