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促成长,交流共融聚合力——云南省举办2023年学校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

探索
2023-11-16 11:15

文  /  蒋仝一

“在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成龙在“2023年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开幕式上强调。

2023年9月23日至24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举办的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在云南民族中学举行。这次比赛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春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洪胜,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雁江,云南民族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邹飒共同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省16个州(市)194所学校的207名教师同台竞技、对话交流,共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走进每个孩子心中。

以“说”展风采,以“课”显匠心  

“我们日常用的人民币,上面有多少个民族的文字呢?”

这是昆明市呈贡区民大附小的朱婉齐老师在她讲的《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一课上抛出的小问题,讲台下听课的人都听得很认真。

朱老师的课程设计“从生活入手,知道汉字的重要性”,循序渐进,启发大家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课堂的最后,还有个游戏环节,9个甲骨文中的字符被写在卡片上,大家分组来做游戏,把这几个字符组成4个汉字——“孝信忠德”。

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被朱婉齐老师讲得精彩纷呈,又发人深省。

这样精彩的课堂,在这次大赛中可真不少。“家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彝族学生毛元,2018年成为了珠海欧亚技工学校‘怒江班’的一员。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规划自己的人生。两年后,毛元开始在珠海市一家企业实习。他说他要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工程师。”

来自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的杨国庆老师讲得声情并茂,打动了很多现场观众。杨老师的课件,紧扣“培基铸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通过讲述东西部协作中珠海、上海浦东新区对怒江州的帮扶,引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从而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民族团结,人民才能幸福安宁;只有民族团结,祖国才能繁荣昌盛。

其他老师的说课,也各有各的精彩。昭通市第一中学参赛教师金雪莱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探秘中华文化之美”,教学设计聚焦中华文化之美,以课外实践活动为起点,以3个探秘环节找寻中华文化之美为主线,打破了教材框架,创新教学思路。来自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小学的参赛教师吴霞,以讲述苗绣图片中的故事引入课题,通过展示民族纹样的美与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学生爱国意识……

来自全省各地的207名教师,通过精彩的说课比赛,不仅展示了优秀教学成果,而且在说课过程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教风和说课技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在平时的点滴中积累起来的,是从每次的比赛中锻炼出来的。据了解,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每年举办1届,至今已举办8届。今年的比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精神的具体举措,诠释了云南省教育工作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责任与担当。全省各州市积极推荐本地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各参赛教师方式方法新颖,特色亮点突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云南各校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了交流共融、互学互鉴、共同进步的目的。

躬行实践,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路径

日常学习中,很多人印象中枯燥的班会课,云南民族中学高二(4)班的同学们却很喜欢,因为在班主任杨明荣老师的带领下,课堂鲜活,一听就懂。

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杨老师的课堂很小,小到可以从一颗糖、一部手机、一场模拟法庭开始,他的课堂也很大,大到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信仰课”“人生课”。

在这次说课比赛上,杨老师就分享了一节班会课。这节课从一则云南腾冲司莫拉佤族村寨的视频开始,视频里司莫拉村子的幸福快乐生活,不仅感染着大家,还启发大家对传承云南优秀民族文化的思考和对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认知。随后的案例分析环节,杨老师又带大家观看了湖南卫视的《少年说》,来自云南民族中学的白族女孩方冬连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梦想,以此为契机,杨老师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理想和职业规划。“理想是最好的化妆品,本领才是最漂亮的美颜相机……”杨老师在讲台上做起了“段子手”,一场有趣又有启发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样的课,如春风雨露,滋润大家心田。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程,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并非易事。为了让同学们都喜欢学、主动学,各位老师不断钻研创新。

这次说课比赛上,就真实地让人感受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不仅不会枯燥,而且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讲脱贫攻坚,司莫拉村、独龙江等地的案例,融入了课堂讨论中;讲云南民族文化,有的老师亲自穿上民族服装,来一段“热舞”;讲民族团结,有的老师端上一盘象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腾腾的七彩饭;讲普法知识,有的老师设计了模拟法庭,让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

云南各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资源。以之为媒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开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参加本次说课比赛的教师们根据学段特点与当地民族情况,结合课程要求和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转化为可触摸的实物,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呈现出了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教学展示。

教师们在讲台上的说课形式精彩纷呈,不仅展示了云南各地、各学校独特绚烂的民族文化、校园文化,体现了各族教师的育人风采,更是用一堂堂生动的课程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扎根云南大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再上新台阶

“朱婉齐老师的课堂展示让我印象深刻。现场观摩了各位老师的说课展示,聆听了学科专家的精彩点评,让我对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和方法并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好学科融合,有了崭新的认识。”观摩完各竞赛组荣获一等奖教师代表的交流分享后,来自开远市东城小学的青年教师李晶说。

这次比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中职组进行,经过2天的角逐,分别产生一、二、三等奖。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将由云南民族博物馆优先聘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宣讲员。

24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各竞赛组荣获一等奖教师代表进行教学交流分享,一堂堂样态新、题材新、形式新,有追忆、有感悟、有体会的精彩样板课,展示了云南各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以赛促教、教学相长。通过比赛,教师们也收获了成长和蝶变。从讲台走向领奖台,朱婉齐老师感触颇多,她说:“能成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我会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教学基本功的提升,把我的学识充分地融入教学实践中,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学生为祖国建言献策的服务理念与家国情怀。”

本次说课比赛,还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专家点评、经验交流、比赛总结等多项议程。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邓世斌对说课比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作为民族种类和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云南教育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至关重要。举办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就是要进一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举办说课比赛,不仅全面调动了各族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以赛促学、以学促教的良好氛围,更为持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奠定了基础,也将引导全省各族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推动各族师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守护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

(责任编辑 黄薇)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