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颗颗“石榴籽” 开出朵朵“团结花”——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纪实

校园直通车
2023-11-16 10:13

文  /  特约记者  尹越山

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位于石林县城,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定点41所全寄宿制民族中小学之一,也是省、市文明单位。学校始建于1937年,系由已故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彝族将军张冲创办,现有61个教学班,学生2948人,教职工272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宣讲.jpg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社区宣讲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明德至善 自强不息”校训,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校内教育和社会教育、行为规范引导和灵魂铸造、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融合,浑然一体,形成“共振”,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努力把学校建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坚强阵地和特色高地,让校园开出朵朵“团结花”。

“统”抓常态长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徜徉在石林县民族中学校园,只见主干道安置了宣传展板,校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寓意民族团结进步的校徽熠熠生辉,民族团结进步大型浮雕、56个民族小浮雕在运动场边延伸……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走进教学区,精心打造的民族文化长廊,吸引各族学子驻足观看;图书室里,丰富的民族文化读物滋养学子心田;音乐教室中,各式各样民族乐器奏响校园团结和谐乐章;教室一隅,总能瞥见班级文化建设的巧思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教育教学……

在石林县民族中学,随处可见可感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成为学校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校园文化建设正在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各族师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石林县民族中学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常态长效,校园文化建设很重要。我们学校着力打造育人环境,设置大型独体字、标语、显示屏等,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内涵和核心理念等作为重要内容,使师生处处可看可感,产生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提起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石林县民族中学校长陶银富骄傲地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也很关键。“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圆、石榴籽、中国梦、‘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全校的一百多名教职工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通过主题党日、支部活动、思政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让每位教师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汲取精神营养,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学校还构建起评价体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每月一小评、期中阶段评、期末一大评、学年一总评”考核,不断完善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2023年4月25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汇——圭山恒光 (3).jpg

2023年4月25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事汇——圭山恒光。

同时,学校还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的35个社团和兴趣小组中,有16个民族特色社团,所有社团和兴趣小组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其中,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更有灵魂、更有温度地开展教育活动。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领教育教学工作,石林县民族中学办学方向不断明确,教育教学水平跃上新台阶,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绿色学校,昆明市民族教育窗口学校,全国民族中学常务理事校等荣誉, “熔炉”效应不断放大。

“融”入教育教学

2022年11月26日,石林县民族中学第十二届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开幕了,主题是“献礼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

艺术节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中拉开帷幕,34个班级在国旗的引领下有序入场。每个班级都各具特色,但又都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校园运动会、校园音乐会和班级群舞比赛等活动,精彩的艺术表演将传统民族文化与流行时尚元素相融合,展示了全校师生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也让各民族学生更团结、更亲近。

五四青年节团建活动.jpg“五四”青年节团建活动

连续举办12届的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已成为石林县民族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大品牌。

在石林县民族中学,这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构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年年办月月有。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墙上,一幅幅照片,就记录着无数个这样的精彩瞬间。学校通过开展“七个结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融入教育教学。一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二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三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四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五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六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七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当地的民族特色相结合。

在“融”字上,学校可谓下足了功夫。学校教育担负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而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文化培育的主战场。学校鼓励各科教师深挖课本中丰富的德育资源,梳理出每一科目、每一章节的民族团结元素,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舞蹈课上,老师精选各民族舞蹈,通过跳舞的方式来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美术课上,同学们用纯真的感情、灵巧的双手和富有想象力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作品;德育课上,老师会把课本中“胡服改革”、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进藏等民族团结好故事给同学们讲透彻、讲清楚,并设计特定环节,通过启发式引导,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在石林县民族中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已经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而在课外,学校开展了远足活动、祭扫烈士墓、参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等校外德育活动,以及“小小讲解员”“小小交通员”“清洁小卫士”等体验活动,同时还经常邀请非遗传承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致富带头人等来校专题宣讲……

多年来,学校通过校内外“体验式”教育,使全校师生切身感悟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引导他们将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感情内化于心。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这些实践都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各民族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育”好时代新人

“同学们,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伟大复兴!”

2023年4月19日,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石林县民族中学初中部开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小演说家们走上演讲台,用稚嫩但有力的声音,抒发对祖国的深厚情意。

比赛中,13位选手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民族团结故事:是大雨倾盆中各族师生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的成长;是学习过程中各族学生互相解疑、互相指导的课堂情境;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人故事……

云鹏课程系列之民间绘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拷贝.jpg“五四”青年节团建活动

深情的讲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在这些小演说家身上,也闪耀着新时代学子的风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创新的抓手,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将进一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做实、做细、做活,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陶银富校长说。

珍惜美好时光,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学习,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为此,石林县民族中学不断探索,着力培养时代新人。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评价体系,学校每年会评选5名德育教育先进教师,每学期评选30个先进班级,每月开展“四美好少年”评选。通过树立各种好典型好榜样,形成全体学生品德上向善向美、学习上你追我赶、相处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同时,学校还开设了“线下线上家长学校”小课堂,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向家长宣传教学育人理念,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各种校园德育活动,形成“家长教育孩子”“孩子带动家长”“家长影响社会”的良性循环。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经过多年的实践,石林县民族中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特色课程和独特做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学生的心中,外化于行动,书香校园里,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正意气风发,满载希望,共画同心圆,共筑中国梦。

(责任编辑 黄薇)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