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昆明市官渡区第六幼儿园 李灵
学前教育阶段是学龄前儿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启蒙期和孕育期。在幼儿 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从小培养时 代合格新人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部制定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社会性领 域学习与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并就幼儿对民族和国家 的归属感发展的典型性行为进行了如下描述:
小班: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中班: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大班: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 重,团结友爱;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对 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意识,另一 方面,使幼儿在认识民族之间存在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同时,知道民族团结和融合的重 要性,从小树立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形成对国家、民族以及文化的 正确认知。那幼儿园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呢?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整合性的主题式教学活动是最常见的教育实践,日常活动 是教学的最佳场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专门性的主题教育和渗透性的日常教育活动 相结合的方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同向而行,营造能够激发 幼儿学习兴趣的活动情境,创造性地开展以感受和体验为实践路径的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教育。
依据《指南》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活动
《指南》是国家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 和谐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应该深入学习《指南》对不同 年龄阶段幼儿提出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的教育目标,关注幼儿归属感培养目 标的层级特点,如《指南》所列的“利用外出游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电视节目或画报、 图片等,向幼儿介绍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等,激发 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
首先,可以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升 国旗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情境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达到对幼儿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笔者所在的官渡区第六幼儿园,就坚持在每周一的升旗仪 式上,师生同唱国歌、同升国旗,行注目礼。升旗仪式结束后,还结合重要节日或纪 念日、社会重大事件等内容开展“国旗下讲话” 活动,并且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让“国旗下讲话” 活动由“教师讲”变为“孩子讲”,让“国旗下 讲话”活动成为幼儿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孩子们 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通过升旗仪式活 动强化师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
其次,以重大纪念日活动为载体推进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充分挖掘重大纪 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组织幼儿开展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引导幼 儿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如, 在国庆节开展“我和国旗合张影”“颂初心·同声歌唱祖国”等系列活动,师生 一起和国旗合影,同声歌唱祖国。
再次,还应以节日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应充分发挥传统和现 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 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重要传统节日时间节点,利用家长及社会资 源拓展和延伸传统节日教育,开展富有价值 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在“六一”开展“中 国梦· 经典润童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展 示活动,中秋节开展“灯圆万家”中秋美食节亲子活动,重阳开展“我为爷爷奶 奶敲敲背捶捶腿”敬老活动等,让幼儿主动、快乐、自然地享受节日氛围,从自己的 实践中体验理解节日的内涵,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通过专门性活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首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入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笔者认为,可以在社会领域活 动中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教育,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在小班开展 “认识少数民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少数民族服饰及生活习惯,知道要尊重 少数民族的习俗;在中班开展“七彩云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家乡云南的风土人情 及名胜古迹,知道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多彩的土地上生活着 26 个民族,而所有 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大家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大班开展 “了不起的中国人”“少数民族我来说”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 节日及习俗,认识古往今来的名人及其事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其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幼儿园其他领域教育活动。比如在小班 开展音乐活动“我爱北京天安门”,帮助幼儿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激 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在中班开展“民族娃娃”手工制作活动,带领幼儿深入感受各民 族服饰,鼓励幼儿尝试用彩泥和各类装饰材料制作少数民族娃娃;在大班开展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绘本阅读活动,如《二十四节气》《中国记忆· 传统节日》《花木兰》等以中国 传统节气节日、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为表现内容的原创绘本,通过绘本教学活动引导幼儿 从小感知中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总之,可通过各种音乐、电视节目、动画片、绘 本等资源,帮助孩子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等。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加强“家园社”三位一体协同教育
笔者认为,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开发适合自己本园的“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园本课程,也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 入幼儿园已有的园本课程体系。官渡区第六幼儿园就长期开展与“铁路文化”有关的 课程资源开发,在中老铁路开通之际,官渡区第六幼儿园的教师们就自制图画书《一 条绿巨龙》,展开班本课程学习活动,带孩子们坐上“绿巨龙”,走过元江特大桥, 穿越雨林觅茶香,走进动植物王国西双版纳领略傣族风情,奔赴老挝世界文化遗产琅 勃拉邦,感受美丽的万荣山水,追寻万象的名胜古迹……在这个主题课程的探索实践中, 教师、家长、幼儿一起领略国际铁路沿线的风土人情,普及铁路相关知识。
同时,还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浸润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就是在一日活动中 实现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经验与能力建构。我们可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融入过渡环节(来园、餐前、离园等)及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环节,如在餐前可以 播放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请班级少数民族小朋友介绍本民族的服饰和习俗;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制作民族工艺品、表演少数民族舞蹈等;在户外活动时玩民间游戏, 带孩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跳房子、跳竹竿、板鞋竞技等;离园时给 孩子讲一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等。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家 园社”三位一体协同教育。官渡区第六幼儿园就坚持带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 进自然,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第二课堂学习体验,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 发展,帮助幼儿和家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结合园本课程,还开展了小班“坐上地 铁游昆明”,中班“坐上火车游云南”,大班跟随“一带一路”“云游”东南亚,在 课程实施中,家长带孩子开启“博物馆之旅”“米轨之旅”,利用假期打卡西双版纳、 大理、丽江、建水、碧色寨、普者黑等地……让孩子用眼睛去发现云南的美、云南的好, 培养孩子对云南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增强孩子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通过各种途径 开展学前儿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孩子成长所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养分放诸 到学习和生活之中,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让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 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责任编辑 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