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红满园 共铸中华情 ——澜沧县民族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纪实

校园直通车
2023-05-30 10:59

◇文·图 / 谭春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创办于 1981 年,原址在离县城 96 公里的木戛乡大班 利村 , 由于 1988 年耿马—澜沧“11·6”大地震校 园被毁,于 1991 年 3 月从木戛迁至县城,与民二小合并办学。 目前,学校共有 44 个教学班,各民族在校学生有 2661 名,是一 所寄宿制与半寄宿制二合一的民族小学。 多年来,澜沧县民族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坚持民族团结从学校抓起,从娃 娃抓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工作进校园,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云南省绿色学校”“云 南省优级学校”“云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云南省家长示范 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 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优秀学校”“云南省文明学 校”“云南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民族优秀 文化教育示范学校”“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1685417599234652.png


课堂教学为渠道, 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涵

走进澜沧县民族小学,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具有 浓郁民族特色的校舍,教学楼、综合楼、学校大门都 是干栏式建筑,主色调为红色、黑色、棕红色相间搭 配。位于学校大门侧面的百米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 内容包括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拉祜风、哈尼谊、彝族 威、傣族韵、布朗情、回族恋、佤族魂、景颇梦”等, 让同学们在校园就能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 厚底蕴。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她像 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校园传来阵阵朗读声。 这是六年级一班的课堂上,王希老师正绘声绘色 地介绍着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团结进步故事,讲台下, 同学们听得认真而投入,连记笔记的动作似乎都带了 点“韵律感”。 为了让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入脑入心,澜沧县民 族小学把民族团结进步课程正式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 系,每学年每个班级安排 12 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 程,要求上课教师要有计划、有教案和总结,学生有 学习笔记。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上,看视频、谈感 想、分角色介绍民族知识……这些活动已逐渐成为常 态。有的老师还把课程的内容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快 板,学生几乎人人都能来上那么一段。 “除了民族团结进步课程,其他科目也注重课堂 浸润,比如: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描述民族地方风土 人情,描写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音乐课上,教会学 生唱民族歌、跳民族舞;体育课让学生体验民族传统 体育项目;美术课给学生欣赏各民族的服饰、手工艺 品等,并用绘画方式去描绘自己熟悉的事物或人物。” 校长胡春介绍,学校已经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 态化机制,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教 材、进课堂工作,真正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 步教育融入教学,提高师生政治鉴别力和思想免疫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png

活动为载体, 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

佤族木鼓咚咚,拉祜族芦笙悠扬,傣族象脚鼓声 和哈尼族竹筒舞相互呼应…… 大课间活动时间,在学校操场上,师生们正在进 行“民族风舞动校园”大课间活动和韵律操练习,拉 祜族的摆舞、哈尼族的竹筒舞、佤族的木鼓舞同台舞 动,组成了一幅民族融合、团结和谐的画面。 围绕 “民族歌曲大家唱、民族文化大家传”, 学校每周二和周四都会开展“民族风舞动校园”大课 间活动,各种民族舞蹈在校园舞动,场面震撼人心, 颇为壮观。 “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深入挖掘、整合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 进步创建活动。‘民族风舞动校园’就是我校自编自 创的课间民族文化活动之一。”胡春校长介绍,为使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学校还每年利用清明节、 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开展 “祖国在我心中”等文艺活动,激发各族师生的自信 心、自豪感,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 深植人心。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展板、 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讲座、 演讲比赛,铸牢孩子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团活动课,也是我们学校的一张名片。”提 起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胡校长自豪地说, “学校利用每周的社团活动课,开展民族歌舞、民族 器乐、民族手工艺、特色绘画、茶艺等实践课,帮助 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文化自信,懂得中 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和谐大家庭,各族人民同 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社 团活动。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校园里到处都 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各类活动中,绝版木刻是最 受欢迎的。绝版木刻学名原版油印套色木刻,20 世 纪 80 年代发源于云南的普洱。它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由于刻印完最后一 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

走进学校的版画工作室,一群学习版画的孩子正 在教师的指导下,手持刻刀,认真刻画每一块木板, 并自己上色、印刷。创作过程中,他们互换想法,交 流经验,勇于创新,将学习普洱绝版木刻版画技艺当 作展示自我的平台。 2021 年,澜沧民族小学挂牌为优秀中华传统文 化——绝版木刻传承基地、陶艺传承基地。学校以“继 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根本,充分 利用社团活动及特色艺体服务课组织学生学习,师生 乐在其中,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各族师 生心中种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守望相 助的深厚情感,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统筹协调,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合力

澜沧县民族小学之所以能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 作做出特色,做出成效,和学校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胡春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 动领导小组,制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 方案》,每学期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校园进行 周密部署,做到有机构、有方案,早计划、早安排、 早部署,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还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教师、班级、 学生 3 个层面,开展民族团结模范评比活动。要求教 师做到“四个一”(设计一篇民族团结教案、上一堂 民族团结示范课、读一本民族团结书、参与一次民族 团结采风活动);班级开展“五个一”(组织看一部 民族团结电教片、组织一次民族团结作文比赛、开展 一次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中队会、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座谈会、出一期有关民族团结的板报或手抄报); 学生做到“八个一”(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 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支民族舞、参加一次民族 文化展演活动、交一位其他民族的朋友、学一句其他 民族的语言、会一种民族器乐、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 从而评选出最美民族团结进步教师、最美民族团结进 步班级和最美民族团结进步学生,通过评比活动,用 身边人、身边事去教育学生,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 入校园的每个角落。 春华秋实,耕耘不辍。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 育,澜沧县民族小学在各民族师生间营造了“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的良好氛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 绚丽绽放。


(责任编辑 黄薇)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