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春暖花开的三月,云南省第三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为我们带来了“好戏连连”。
滇剧《昭君和番》、花灯《沙家浜》、杀戏《龙虎相会》、佤族清戏《姜姑刁嫂》、传统皮影戏《樊梨花征西之攻打麒麟关》……
全省各地的戏曲“代表队”带来了涵盖21个剧种、曲种的42个剧(节)目,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彩云之南,可真是一个有戏有曲的地方。
地处祖国西南的云南,有大山名川、宜人的气候和灿烂多样的文化,丰厚的民族土壤中也盛开出朵朵戏剧曲艺之花。本期“聚焦”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戏剧曲艺的世界。
戏曲,看似离我们生活很远,其实又很近。京剧传承人尚长荣先生说过一段话:“我记得咱们民族精英、科学家、教育家的故事,就是小时候在农村看戏知道的,搭起戏台来看大戏,从看戏当中领悟到中华民族文化,领悟到人生,领悟到我们的民族道德,忠孝节义。”对于我们的祖辈,戏剧曲艺曾经是一种很“中国式”的生活方式。“方寸之地演尽人生百态”,戏曲容纳古今上下种种生相世态于一台,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历史的一个全景式缩影。所以,看戏,看的也是人生和历史。
舞台上,生旦净丑纷纷登场,演绎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校园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活动让校园更加勃勃生机。来自曲靖市沾益区望海小学的师生们,用富有启发性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校园,本期的校园板块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下望海小学的风采。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古典名剧《牡丹亭》中这样唱。每年的3月27日是世界戏剧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世界戏剧日。这个“满园春色”的三月,你看戏了么?
◇ 文 / 仝一
“盼高峣画栏,看官渡渔船。数叶轻舟浮水面,烟含攒攒,妙湛浮图三星现,松影幽然,南庵现出灵官殿。”
——杂剧《性天风月通玄记》(兰茂)
“西双版纳我的家乡,到处是明媚的春光,胶林滴翠把山岗铺满,稻浪遍地四季飘香。”
——傣族章哈《我的家乡》
“复我炎炎主权,回我茫茫禹域,张我赫赫声名,雪我重重耻辱。”
——滇剧《苦越南》(赵式铭)
▲剧照
2023年2月28日至3月4日,第三届云南省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在昆明成功举办,我们与传统戏剧曲艺,跨时空相遇在春暖花开的时节。
在5天的展演时间里,42个优秀剧目轮番上演,涵盖了14个剧种、7个曲种,更有来自14个州(市)的演职人员800多人登台表演,绘就了一幅“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戏曲美景。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谈论云南戏剧曲艺时,关注点应放在哪里?
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的维度。
首先,是云南戏剧曲艺的丰富性。
云南是戏剧大省,现存传统剧种20个。云南曲艺更为丰富,《中国曲艺志·云南卷》收录云南83种曲艺形式,其中有汉族曲艺27种,少数民族曲艺56种。
目前,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11项戏剧,分别为花灯戏、傣剧、滇剧、佤族清戏、彝剧、白剧、关索戏、皮影戏、端公戏、白族吹吹腔;2项曲艺,分别为傣族章哈、大本曲。此外,杀戏、大词戏、香童戏、傣族木偶戏等传统戏剧类项目,壮族渔鼓、腾冲扬琴、莲花落、昭通唱书、车灯、云南评书、打鼓草、布依族八音坐唱等曲艺类项目,也已经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次,是云南戏剧曲艺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滇剧的起源,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结果。明末至清乾隆年间,丝弦、襄阳、胡琴等3种声腔和部分杂调传入云南。这些中原戏曲的声腔和杂调进入云南后,遇到了云南方言、风土人文以及丰富的民间音乐,唱腔便改成了方言,音乐也融入了众多民族元素,就连故事也开始融入身边的事情。”云南非遗项目滇剧传承人吴正东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他总结,滇戏在保留了中原戏剧观赏性的基础上,极大地接了地气,“京戏讲究美,川戏讲究特技多,我们滇戏很讲究生活”。本期聚焦的篇目中,《“传统”从何而来?》中讲到的滇剧《三击掌》的故事,就是这种传承与发展的实例。
其实,不仅仅是滇戏,云南各民族的戏剧曲艺,都带有中原文化的影子。《千年云南戏,半部中国史》一文中写道:“各民族的传统歌舞,是云南传统戏曲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原汉族戏剧元素的输入,则深刻地塑造着云南戏剧最初的样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戏剧曲艺既承袭中国戏曲大统,又有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而各民族不同的戏剧曲艺类型,又通过中原文化这座桥梁相互联系,是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生动演绎。
▲昭通端公戏(网络图)
这两个维度,仅仅是抛砖引玉,关于云南的戏剧曲艺,有说不完的话题。“千年云南戏,半部中国史”,不断附加的文化元素,构筑了云南戏剧曲艺丰富的故事体系和古朴天然的美学精神,等待大家自己去探索。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有一句哲理深刻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话也是我们理解云南戏剧曲艺的密码。云南各少数民族戏剧和汉族戏剧在戏剧的百年发展史中,以美互动,以美互鉴,以美交流,才最终迎来了“美美与共”,达到中华民族戏剧完美统一的“大同”境界,也让少数民族戏剧曲艺之美在社会主义多民族戏剧大花园中喷吐出独特的馥香。
当锣鼓响起,粉墨登场,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唱尽柴米油盐世间冷暖,更道尽中华文化的美美与共。这大概就是云南戏剧曲艺的魅力。
(责任编辑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