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铸理念,团结奋进促发展——曲靖市沾益区望海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纪实

校园直通车
2023-04-27 17:15

◇ 文  /  曲靖市沾益区望海小学  张舜禹

202303ZZ-1-.jpg

▲用葫芦丝吹奏国歌

曲靖市沾益区望海小学于2013年9月新建招生,现有教学班45个,各族学生2388人、教职工110人,是一所立足新思路、追求高品质的区级直属小学。

近年来,望海小学在“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新时代好少年为目标,坚持“固本强基铸理念,团结奋进促发展”,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书本、进头脑,在广大师生中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学校也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先后荣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特色实验学校、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成员学校、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校园、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49项殊荣。

202303ZZ-2-.jpg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课程为根,以教学增强民族团结感召力

乐曲婉转悠扬,似溪流潺潺……在望海小学的葫芦丝课上,同学们正用葫芦丝演奏《泼水欢歌》,欢快的乐曲仿佛带人走进凤尾竹掩映着的傣族村寨,看见一群婀娜多姿的傣族男女青年聚在一起泼水嬉戏……

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说、创、演、绘,在每一位学生心里播下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是近年来望海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精彩一笔。“这几年,我们学校以特色课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开齐开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和学生发展需要,对课程进行了开发与整合,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学校课程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开设书法、绘画、武术、篮球操、跆拳道、葫芦丝6门课程,融合中华优秀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搭建起实践、传承、发展相结合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全校各族师生通过这些课程,相互切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校长晏露珍介绍。

2019年5月,望海小学2018级6班学生邓杨鸣赛,就通过葫芦丝演奏登上了中央三台,用葫芦丝为云南代言;2022年,9岁的邓杨鸣赛又在“我爱你中国——2022中国云南葫芦丝•巴乌文化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了总决赛十六强金奖,站在颁奖台上,她自豪地说:“我希望能在葫芦丝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更多人感受葫芦丝音乐的美妙。”

学校还发挥历史、政治等学科优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切入点,编写校本教材、制作课件,编写了《牢记红色记忆》《汲取榜样力量》《走进国学经典》,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设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并保证相应学时,使学生普遍能做到会画一幅民族题材画、会唱一首民族团结歌、会跳一支民族特色舞蹈、会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形成了“一个年级一个特色,一个班级一个亮点”特色课程体系。此外,科任教师也会根据本学科特点渗透民族传统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礼仪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内容,真正做到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每周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全校的经典诵读时间,让经典走进了课堂,让阅读成为了习惯。早晨,孩子们唱着我们的校歌《鲜花绽放珠江源》《七彩童年中国梦》来到学校;放学时,孩子们诵着国学经典、唱着童谣回家去。”晏校长笑着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希望望海小学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馨香四野。”

202303ZZ-3-.jpg

▲唱红色歌曲

活动为源,以研学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在望海小学的操场上,一场足球赛已经拉开帷幕。小足球队员们在草地上奔跑、拼抢,尽情彰显他们对足球的热爱,胸部停球、突破射门,一招一式充满青春风采。和煦的阳光下,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春日里的校园显得更加朝气蓬勃。

“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因为我和同学踢足球的时候能增进我们的友谊,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通过足球成为了好朋友;而且经常踢足球身体热乎乎的,不容易感冒,上课学习状态也好了。以后我也会继续踢足球,好好学习足球技巧。”三年级8班学生阮潇说道。

近年来,望海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维护学校稳定、推进学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持续创新,用特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学校开设了球类、田径类、琴棋书画类、吹拉弹唱类等65个社团。”特色活动是望海小学的一张“金名片”,说起这些,晏校长如数家珍。

除了足球,学校还积极开设了很多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在书法社团,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在一撇一捺、提笔顿笔中感受方寸汉字蕴藏的文化之深、艺术之美。在这些学生当中,年龄最大的只有11岁,他们怀揣着对书法的热爱,每天坚持学习。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梦想能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来到望海小学后,发现有书法社团就加入了,现在练了一年半,学到了很多书法知识,以后我会继续练下去,还想参加书法比赛,展示和传承中华书法艺术。”四年级7班学生陈禹昊自信地说道。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举措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这并不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书法艺术,保持下一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帮助学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晏校长语重心长地说。望海小学还专门打造了书画展览厅,每年举办一届作业展览暨书法竞赛,现在展出的是第六届竞赛的作品,涵盖学校45个班、2338名学生和109 名师生的软笔书法。以展览促学习、以竞赛促提升。经过9年努力,讲普通话、写规范汉字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一项自觉行动。望海小学也先后被评为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云南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的各类主题活动,常抓常新不打折。“望海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大亮点,就是‘年级有特色,班级有亮点’。除了65个社团,学校还创编手语操《春晓》《弟子规》《最好的未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快板《中华民族一家亲》,舞蹈《爱我中华》和课前律动操《精忠报国》《在中国》,开展了以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艺术节、美食节、合唱节、体育节为载体的‘七彩童年’系列活动,从每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12月,几乎月月有活动,通过活动,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既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特长,还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晏校长说,“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继续挖掘和培养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把学生们送向更广阔的平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03ZZ-4.jpg

▲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红色故事

文化为魂,以美育激发民族团结凝聚力

葫芦丝课上,师生们一起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向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英雄致敬;绘画课上,师生们一起赏析《昭君出塞图》,了解民族团结的故事;音乐课上,师生们一起唱出《彩云之南》的自豪……望海小学以美育为突破点,全面开启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事实上,漫步望海小学的校园,就如同漫步民族文化的小家园。学校开辟了“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红军长征过沾益、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时光、清廉望海”6个主题长廊;建设理念、礼仪、志远、书香、科普等20个主题词文化展区;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打造班级文化;建设社团活动作品展厅、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留守儿童之家、民族团结小标兵游戏场等场所;还结合百年党史打造星火燎原大道,让学生重温长征峥嵘岁月,形成了具有望海特色的星火燎原之魂。

采访结束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柔和的阳光照在校园内矗立的校徽上,有同学经过,会向校徽行少先队员礼。“我们的校徽是由望海小学‘望海’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的星星火炬,意思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望海小学的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老师们筑梦望海,静待花开,孩子们全面发展,星火燎原。”晏校长的话掷地有声,“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现途径,真正做到通过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望海小学。”

(责任编辑 黄薇)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