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脱贫,有关系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在连续两年参加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大学生社会实践后,他们自己找到了答案——学好普通话能让更多农村人走出去与外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在云南,规范、标准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帮助无数群众走出深山、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同时,也成为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更好地讲述云南故事。
打破地域区隔、消除交流障碍、传播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水平、增加就业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喜欢用这句诗形容老师。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老师更是民族精神的引领者。
膝下无儿无女,她却是100多位孩子共同的“妈妈”;在滇西贫困地区的教育岗位上坚守40余年,她帮无数家庭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推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她让近2000名山区贫困女孩走出了大山,圆梦大学……
主管/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运营:今日民族杂志社
未经今日民族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